魏武东征地、魅力白狼山
三国名山——白狼山(原名大 黑山 )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她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城东约3公里处,与国道306线和省道朝青线相邻,总面积93平方公里。白狼山主峰白狼极顶老龙头海拔1140.2米,为辽西第二高峰。 白狼山又名白鹿山,蒙语“布祜图山”(有鹿之山),是阴山余脉努鲁儿虎山的一座主峰。白狼堆(白砬子堆)即白狼极顶,因南面有碎石坡而得名。古时有白螺女、黑螺女的英雄传说,与连山的虹螺山是姐妹山,亦名白螺山,叫白了称白狼山,后来又有了白狼女等传说。 白狼山脉雄浑巍峨,气势磅礴,好似一条头朝东南尾向西北的苍龙横亘在辽西大地上。西北灰窑子溶洞里有深不见底的地下河,东侧有一眼四季长流的不冻泉(饮马泉)。黑螺湖(巴什罕乡韩杖子水库)、白螺湖(黑山科姜杖子干沟水库)两个姊妹湖碧波荡漾,山水涟漪。春秋战国时期,黑螺女、白螺女和虹螺女姐妹三人分别在白狼山和连山的虹螺山占山为王,杀富济贫,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 信步走在山中,那烂漫的山花、啾啾的鸟鸣、叮咚的流水、通幽的曲径,使您彷佛置身蓬莱仙境一般。沿途可以领略民俗风情区的特色、工业遗址的震撼、石蛋地貌的神奇、罄泉山庄的古朴、佛教圣地慈圣寺的庄重、烈士陵园的肃穆、航训基地的神秘、生态森林的清幽、白狼极顶的壮观、三国文化的厚重。环境幽雅的白狼山奇峰异石相映成趣,云海溪流交相辉映。自然景观有“大猴山、小猴山、溶洞、天然卧佛”等,其中尤以“曹操点将台、马鞍石、饮马槽、烽火台、群菇竞天、鹂鸟哺食、魏武问天、五百罗汉、来龙去脉、锦鲤飞天、天兵长城”等闻名。登临白狼极顶老龙头,您还可以观渤海日出,当那轮红日从苍茫的云海中喷薄而出,使人心旷神怡。如果是雷雨天,您还能领略到脚下电闪雷鸣、银蛇飞舞、奇险无比的自然景观。若是多云天气,朵朵白云飘在脚下,像腾云驾雾一般,可以找到“帝子乘风下翠微”的美妙感觉。
曹操平定北方的关键一战——白狼山之战
一、北征乌桓的战略决策与前期备战 肃清袁氏在北方四州的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建安六年(201年)在仓亭再败袁绍,基本改变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当时,曹操打算乘袁绍新败的间隙,南下荆州征讨刘表。荀彧建议曹操宜乘胜追击,以免袁氏势力死灰复燃,曹操才下定决心继续北上。 当初,袁绍坐拥北方四州,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出任并州刺史,而让三子袁尚担任冀州刺史,与自己共同坐镇大本营邺城,这实际上有一种立嗣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只可意会,并未明说,一方面为了安抚各方势力,另一方面表现出袁绍决策上的犹豫与保留。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代表冀州势力的审配矫绍遗命,拥立袁尚为嗣,长子袁谭起兵自立,袁氏内部的矛盾彻底爆发。 曹操利用二袁相争的机会,各个击破,取得势如破竹的胜利:建安九年(204年),占领袁尚的邺城,袁尚到幽州投奔袁熙,后又一同逃往乌桓,建安十年(205年)斩袁谭于南皮,建安十一年(206年)西征壶关高干,东征海贼管承,彻底平定北方的关内地区。
北征乌桓的决策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的乌桓逐渐发展强大,蹋顿为三郡乌桓的首领,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占领幽州后,以汉室的名义封蹋顿为单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蹋顿。袁熙、袁尚投奔蹋顿,在乌桓的支持下复图冀州,是曹操所担忧的,也是其决心北征乌桓的内在动因。 在北征乌桓的问题上,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氏已经不是以前的袁氏了,乌桓没有好处不会像以前那样替他们卖命,倘若孤军深入北方,刘备必定劝说刘表袭击许都,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郭嘉认为,袁绍在北方的影响力尚未消除,一旦袁尚有动静,民夷俱应,恐怕北方会得而复失;而乌桓恃其边远,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起进攻,有取胜的把握;至于刘表,只会空谈,本事有限,对于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不足为虑。郭嘉的判断,有力地支持了曹操的决策。
北征前期的备战 曹操决心北征乌桓后,于建安十一年(206年),命令董昭负责开凿了两条漕运:平虏渠和泉州渠。平虏渠自滹沱,通泒水,泉州渠引询河,入潞河,解决官渡之战时就暴露的军粮供给问题。 为了适应北方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战术环境,曹操大规模扩编骑兵部队,并且百里挑一,从中抽调骑兵精锐,组建 “虎豹骑”,优先配给优良装备。虎豹骑分为虎骑营和豹骑营,虎骑营主要负责对外征伐,豹骑营主要负责守卫曹操的指挥机关——霸府。曹操任命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担任这只部队的主官,曹纯任虎豹骑统帅,兼任虎骑营统领,曹休任豹骑营统领。 在与袁谭的南皮攻坚战中,曹操在关键时候投入虎豹骑,一举包围并拿下南皮,斩杀袁谭,虎豹骑积累了打硬仗的作战经验。此次北征乌桓,曹操将虎豹骑作为骑兵主力,部署在无终前线,同时选拔作战骁勇的北方骑兵将领参与战斗。 二、参战双方及力量对比 蹋顿军 两汉时期,乌桓逐渐从塞外南迁至塞内北方诸郡,分成若干部落,形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与其从子蹋顿,盘踞柳城一带,总领三郡乌桓。丘力居去世后,蹋顿联合诸乌桓部落,试图在北方游牧部落中建立霸权,当时蹋顿直接控制的部落有5000多个,所辖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30余万。袁尚、袁熙余部投奔后,蹋顿在柳城附近能够快速集结的部队有数万骑兵。
曹操军 曹操决定北征时,许多将领之所以提出异议,是因为“虚国远征”的风险太大,既然是“虚国远征”,那说明动员规模应该不小。从曹操带到无终前线的将领来看,除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外,张辽、徐晃、张郃等主力将领统领的骑兵数量也不下万骑,加上行军缓慢的大量步兵部队,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在总兵力上力求占有压倒性优势。 当时郭嘉谏言“兵贵神速”,曹操率领虎豹骑,与部分将领的精锐骑兵,跟随田畴、邢颙的五百部曲,作为先锋部队,在白狼山与乌桓骑兵主力遭遇。所以,具体到白狼山战役,曹操军参战部队只有大约万骑,与蹋顿的数万骑兵相比,可以说是战术上的以少胜多。
主要指挥人员 曹操势: 总指挥:曹操 前敌总指挥:张辽 参谋成员:郭嘉(作战)、牵招(联络)、田畴(导航)、曹植(跟班) 主力部队:张辽、徐晃、张郃等 协同部队: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等 直属部队:曹纯 蹋顿势(不详)
三、曹操进军路线 滨海路线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自许昌发兵,北顺滹沱,经“平虏渠”转“泉州渠”,一路水陆并进到达幽州无终,准备出塞。最初打算经碣石山,过山海关,走平坦易行的滨海路线,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辽西走廊”,却正好赶上下大雨,等了两个月又发大水,乌桓方面也预料到了滨海线路,扼住了河口,曹操大军一时不能前进。事实证明,滨海路线行不通。 兵出卢龙 田畴是无终当地人,他给曹操指了一条200年人迹罕至的废弃道路——卢龙塞,即今天所说的喜峰口一带,从那里过去后可以穿越无人防守区域,对蹋顿发动突然的袭击。曹操采纳建议,回师无终,让部下在沿途写上“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乌桓方面认为曹操已经撤军。 取道白檀 曹操军轻装翻过徐无山,经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然后越过白檀之险,穿越鲜卑游牧区,在平冈转而东向。对于白檀的具体位置,目前存有争议,但是无论哪种路线,取道白檀都没有径直扑向柳城,说明该路线的设计初衷是准备侧翼包抄,这与田畴“掩其不备”的建议是一致的。 四、决战及班师 决战地点 曹操军自西向东行军,在距离柳城二百里的地方,被乌丸骑兵发现,随即蹋顿集结袁尚、袁熙,及辽西单于、右北平单于等数万骑迎击曹操军。曹操军到达白狼山时,与乌桓主力发生遭遇战。由此可见,决战地点在白狼山,位于今辽宁省建昌县境内。至于白狼山与距离柳城二百里的地方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可能曹操军就地整军待战,也可能继续行军迎战乌桓骑兵,还可能就近寻找高地驻扎,便于骑兵俯冲作战。 捕捉战机 当时乌桓骑兵“甚盛”,而曹操军“披甲者少”,曹操临危不乱,登上白狼山观阵,看到乌桓军阵容不整,果断出击,“自以所持麾授辽”,赋予张辽战役指挥权,指挥先锋骑兵部队冲击敌阵。乌桓骑兵准备不足,加上曹操军精锐骑兵冲击力强,阵容开始混乱,混战中,蹋顿被张辽指挥的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斩杀,乌桓军全面崩溃,曹操军大获全胜。 班师路线 曹操军没有继续北上,打消了辽东公孙康的顾虑,公孙康将逃到辽东的袁尚、袁熙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收编三郡乌桓骑兵,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同时解救了二十余万汉族、乌桓人口。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从柳城班师,这次滨海道不下雨了,曹操终于看到了曾经想去而没有去的碣石山,于是策马挥鞭,登山观海,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跟班的曹植随后也交上了此次出行的语文作业《白马篇》。 五、怎样评价白狼山之战 白狼山之战是曹操为解除“三郡乌桓”对北方地区的威胁,以及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而发动的一场防守反击战。 白狼山之战以遭遇战的形式完成了主力决战,是一场局部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以曹操方面取胜告终。曹操击败乌桓后,结束了北方地区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上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白狼山之战后,乌桓的势力逐渐削弱,乌桓部落的人口融入到汉族、鲜卑部落,北方边境二十余万胡汉民众的南北迁徙,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 此战后,郭嘉病逝,当时环境恶劣,“寒且旱”,连曹操自己也说:“这次赢得困难,赢得侥幸!”郭嘉英年早逝很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这也成为曹操志满意得之际美中不足的原因。郭嘉死后,曹操的征讨进度大大放缓,甚至在西征马超的时候还出频出险境。对付孙刘联军的战斗也是乏善可陈。赤壁之后曹操更是发出“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的长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