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8|回复: 0

锥子山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4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锥子山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境内,全长22455米,有砖、石、山险三种建筑形式,有空心敌台42座、烽火台22座、马面4座、关隘6处、堡城1座及相关遗存4处。锥子山长城分为蓟镇长城和辽东镇长城,其中蓟镇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奉命督造;辽东镇长城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为辽东巡抚王翱奉旨筑造。        
  锥子山长城依山势和当地地名分为六段,依次为,大毛山段、锥子山段、椴木冲段、蔓芝草段、石匣口段和金牛洞段。大毛山段长城基本呈东西走向,为蓟镇长城的主干线,是锥子山长城保存最好的段落之一。墙体多属砖石结构,其底部以条石为基础,城墙顶外侧为垛口,内侧为女墙,顶部铺砖,在陡坡地带砌台阶,在垛口墙内侧砌障墙。长城随山势起伏,高度、宽度不一,高者8-10米,宽者3-6米,最狭处0.6-0.9米。烽火台多为圆形实心,,亦有少量方形,均为大块毛石垒砌。空心敌台一般为石基砖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不等,一般边长10-12米,高9-12米,内部为车棚式券室三个,六个拱券通道或回字形结构,上为穹隆顶,四壁开箭窗八个,顶部有铺房,上下层之间有楼梯。
        
  锥子山段长城是蓟镇长城和辽东长城镇的交汇处,是利用锥子山三面自然天险形成险山墙为特点所连接的三段长城。此段长城以锥子山为中心向东、南、西延伸。其中南段有砖石结构墙体和石结构墙体两种,此段为蓟镇长城;西段是蓟镇长城之干线,系用砖筑,至今保存较好,垛口、女墙依然存在,敌台上的铺房有的也还可见。在锥子山以东,经椴木冲、蔓芝草、石匣口至金牛洞,属辽东镇长城。
        
  椴木冲段长城砌筑在山势险要之处,全部为石筑而成。在此段长城上,有一块城砖印有“德州秋班营造”字样。更可贵的是,在曹家房子屯南长城敌楼上,保存着明万历五年闰八月由“钦差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张学颜、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领衔修筑的《椴木冲楼题名记》碑,他们明确记载着修筑这段长城的历史过程,为长城文物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蔓芝草是一条较为平坦的山谷,两侧都是纵横的山岭,长城有西侧山脊上走来,下到平地,又向东面山顶升腾而去。由于长城是沿山坡陡直而上,形成一个阶梯连接又一个阶梯,既壮观又颇显别致。
        
  石匣口段长城墙体采用大块自然毛石砌筑,现存高1.5至2米。石匣口原为长城的一个隘口,曾设有水门,现遗迹尚存。在东侧石崖上有记录明万历元年修筑长城的摩崖石刻一处。这段长城走势平缓,面临水清见底的石河,风景秀丽,但遭受的自然和人为破坏也很严重。
        
  金牛洞段长城是锥子山长城的终点。现在石河两岸存有石结构城墙,长200米,高6.2米、宽7.5米,保存完好.当长城跨越石河时,原有水口关门,据险筑墙,工程具大,现已残破。
        
  锥子山长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御体系—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长城建筑的突出典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历经战乱和多年风雨侵蚀,但仍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实例,对于研究明代长城的功能和建筑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锥子山长城多采用石结构,或砖石合筑,或以山险为墙,是珍贵的古代建筑实物,修筑工艺精良,强度极高,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此段长城与著名旅游景区山海关、九门口毗邻,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给当地带来具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
        
  2006年6月,锥子山长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33.jpg

        
        
                 

        

W020200827542336836140.png
W02020082754233703561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随机推荐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客服微信 15566771648
    岛主微信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1556677164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抖音
    抖音 添加方式:
    1:搜索抖音号(云上葫芦岛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手
    抖音 添加方式:
    1:搜索快手号(云上葫芦岛
    2:扫描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