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岛上虹螺山
一、景区介绍 虹螺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北部,地理位置处于辽西走廊中段,地理坐标北纬41°东经120°15′至120°55′,由大虹螺山和小虹螺山组成,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是我国环渤海和京津唐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辽西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南迁北飞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点和补给站。 大虹螺山主峰海拨900.8米,山巅为玉皇顶, 顶端称南天门。南面是绝壁,北坡也较陡峻,称大虹螺山上堂。下有石级99蹬,有庙宇僧房。主峰为山的主脉,另有数十条支脉,伸向四面八方,俗称此山“八面威风”。山上苍松傲立,怪石嶙峋。小虹螺山海拨700多米,上有望海寺、 龙泉寺等人文景观。山口处有箭楼,高约10米,为烽火台遗址,另有明代长城遗址。 保护区属典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华北植物区系向长白植物区系过渡交汇区的代表植被。原生油松林、蒙古栎林、山杨林等均具有典型代表性。现有森林约8380.4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3%。其中更是不乏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食用真菌、药用植物、芳香类植物、观赏类植物、代茶类植物及其它经济植物均有分布。 在虹螺山山区内,四季常是风和日丽,极少有突发性灾害天气。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宜人的山地林区小气候环境,在森林光照、森林温度、森林静音、空气清新、含氧量和负离子含量等都远优于市区。其游赏热潮可从4月开始到10月方才渐淡,游览天数至少可达到200天∕年左右,是滨海旅游期的4倍余。观海登山有机的结合,更能够充分展示葫芦岛地区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中国历史上,从宋代的江南州县选八景的活动开始流行,明朝华北汉民落户辽西,中原的典章制度,民俗文风,迅速流传开来,春游与“九九登高”成为社会时尚,后来在辽西地区约定俗成出现了“锦州八景”。锦州古八景之首就是“虹螺晚照”,而锦州新八景中“虹螺烟雨”位列前三,足见虹螺景致在辽西的知名度。每当夕阳西下,余辉散射,虹螺山影映到女儿河中,此时,玉皇顶上空的云彩也会呈现出五颜六色,这一美景,人们称为“虹螺晚照”。 虹螺山为燕山山系,黑山余脉向渤海延伸部分。地质构造以花岗岩为主,小虹螺山下部为石灰岩。由于造山运动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历史变迁,在虹螺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虹螺山古代就有“东看锦郡玲珑塔,西视长城山海关,南望宁远一片海,北揽朝阳万里烟”的经典描述。大小虹螺山两山对峙,中抱虹螺湖,辽代时称为胡僧山,元朝时称红罗山,从明代起称为虹螺山。据清代《奉天通志》记载:“俗称大虹螺山不大,小虹螺山不小,山脉自西而东,蜿蜒百余里,从各方面观之均成形,因此有八面威风之称。虽不及医巫闾山及千山高大秀丽,然亦堪称伯仲”。以夹道沟为界,西为大虹螺山,东为小虹螺山。山上苍松傲立,蓊郁青翠,怪石嵯峨,陡峭如削。山中有野生动物獐、狼、野鸡等,还蕴藏有色金属矿藏。区内山石景观壮丽,如大虹螺山的倒坐观音、石佛、卧虎石、擎天柱等,小虹螺山的瀑布、梳妆台、关公石、石猴拜师、坐僧岩等诸多岩、洞、石都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另外,明长城遗址、明烽火台遗址、望海寺等遗迹以及周边后期修建的玉皇庙、天然寺、涌泉寺、龙泉寺、双龙寺、灵隐寺、竹林寺等都是可贵的古代人文遗存,其中的明长城遗址更是国家级保护遗址。 二、周边景区 山海关、九门口水上长城,碣石宫、觉华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等景点相互呼应,相辅相成,能够构成良好的旅游体系。现虽未形成正式旅游风景区,但因景致秀美,游人络绎不绝。 三、特色产品1、板栗板栗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辽宁省栽培栗树始于明末清初。板栗果称栗子,可生食、糖炒、烘食,还可制罐头,磨粉制糕,调羹烹菜。板栗含有糖、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2、山核桃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约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中国,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被称为长寿果的碧根果就是其中一种。果壳可制活性炭,总苞可提取单宁,木材可制作家具及军工用。山核桃具有耐阴,对土壤酸碱度适应强的特点,是荒山坡营造经济林的良好树种,还具有开花期迟,收获期早,结果生育期不受霜冷之害,壳果体积小,耐贮运可远销,山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3、山野菜雨量充沛,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质地新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山野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A、B1、B2、C、D、E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页:
[1]